開學壓力大 1成半中學大專生有輕度至嚴重焦慮傾向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09/27 14:07

最後更新: 2018/09/27 15:48

分享:

分享:

青協發表調查,近3成8面對新學年的壓力指數偏高。左二是徐小曼,左一是學生阿敏。(馮琪雅攝)

新學年開學將近1個月,學生壓力開始增加。香港青年協會全健思維中心本月(9月)以問卷訪問了逾2600名學生,約99%為中學生,其餘為大專生。近3成8面對新學年的壓力指數偏高,壓力主要來源是學業,逾1成半學生有輕度至嚴重程度焦慮傾向,但近4成學生傾向將情緒藏在心裡「扮無事」,反映有隱藏情緒的傾向。

面對新學年,3成8受訪者自評壓力指數達7至10分的偏高水平,按年微跌約2個百分點,4成2處於4至6分的中等壓力水平,最多人擔心「要適應測驗考試」,佔6成4,其次亦有逾6成人擔心是「成績未如理想」。調查在焦慮症自測量表抽取了15條問題以了解學生焦慮情況,有8.9%屬輕度焦慮、3.7%屬中度焦慮,以及2.8%出現嚴重程度焦慮,過去一星期較常出現的焦慮徵狀包括「容易感到煩亂或驚恐」、「比平時容易緊張和著急」及「容易感覺疲倦和乏力」,各佔17至27%。

受訪學生處理不開心情緒的方法,主要為聽音樂、打機,第3位多人選擇「藏在心裡,扮無事」,佔38.2%,5成半表示「不願讓父母知道自己不開心,怕他們擔心」,53.9%認為「散播負能量會令朋友不喜歡自己」。

大學3年級的阿敏憶述當年升大學時難以適應新環境,感到難結識朋友,曾向家人分享壓力大,卻換來對方一句「讀書係咁辛苦㗎啦」拒絕接受她的感受,她直言不是要對方解決問題,只是想對方聆聽,分擔壓力。

中心督導主任徐小曼指出,調查反映學生對情緒存在誤解,例如認為情緒會為別人有來負累,擔心別人不接納自己情緒,故傾向隱藏,前線人員更發現有學生進行自殘行為時有隱藏傾向,例如做出𠝹肚和𠝹大腿等不易被人察覺的行為,指出學生對處理情緒的想法有謬誤,建議學生嘗試表達及管理情緒,父母亦應多聆聽子女想法。